【腳踏食地光點:東門站】原味料理・友善蔬食

文・照片/莊佩珊(北南分社編輯委員)

「我希望讓食物幫我說話」,仁里居蔬食餐廳年輕的老闆劉妍希描述她的料理。不是濃油嗆酸重鹹厚甜那般讓人味蕾備受衝擊,而是蔬菜的鮮甜、杏仁的純香、味噌的甘甜、或是檸檬的酸香,每個食材以原本的風味,共同為料理調味,每一口都可以讓人慢慢感受到食物自身的個性。

仁里居門口,溫馨的手寫板與理念宣言迎接來此用餐的顧客。

用心找尋   端出美味的友善蔬食

位在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旁邊的仁里居蔬食餐廳,溫馨小巧的店面,木質、藍白色調的環境一如她的食物,素淨而有韻味。門口處的刻字「為了美好的明天,今天一定要努力」、餐廳內掛著綠色餐廳的「綠食宣言」(註),在在透露這間街角小餐廳的驅動力。

仁里居老闆劉妍希,希望用在地友善好食材,實踐減碳環保的理念。

八年級的劉妍希說到經營蔬食餐廳的初衷,「有感於肉食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,希望用蔬食料理來幫助減碳環保的行動」。而在醞釀蔬食餐廳念頭之時,更因緣際會接觸到花蓮富里的友善、有機產品,幫助她優先使用在地、友善食材的作法。店內食材有來自花蓮富里天賜糧源的有機米、花蓮羅山有機村的泥火山豆腐,屏東萬丹的紅豆、桃園大溪傳貴的有機豆皮、豆漿、豆腐,以及劉妍希後來到處尋找的小農友善食材。

食材用心計較,料理上也不馬虎。口味多樣的拌飯拌麵、濃郁的火鍋、包入多樣蔬菜的水餃、甚至還有炸物、甜點、飲料,豐富的菜色讓人不覺得是在吃蔬食。沒有料理、餐飲背景,但自己很愛煮的劉妍希,一頭栽進餐飲業後,自己慢慢摸索市場的喜好,趨勢,看蔬食展、與綠色餐廳同業討論食材,一次又一次的調整,方才呈現出這些菜單。

也因著希望更多人吃蔬食,從生活中實踐減碳環保,任何飲食偏好者均可食用。甚至以杏仁奶代替燕麥奶入咖啡飲品、製作火鍋湯頭,對麩質過敏的人也可享用。

食物的原味  是最好的調料

面對廣大市場的挑戰,仁里居也有所堅持,她的料理非常有個性。採訪前筆者前往餐廳點了人氣推薦菜色「塔香檸汁拌麵」,酸辣清爽的滋味,具體呈現劉妍希堅持原型食材,原汁原味的烹調理念。

不使用人工調味料、化學食品添加物、或素料再製品,以食物原味出發,劉妍希再大膽的發揮創意。例如六款五行蔬菜拌飯/麵,每日挑選多樣兼顧蛋白質、纖維質等營養,包含綠、紅、黃、白、黑五種顏色的蔬食,簡單以鹽巴烹製成為餐點主體。調味則發想自滷肉飯醬汁拌飯的概念,設計六款自製醬料,嫩芽香椿、味噌青辣椒、兩款泡菜、仁里居咖哩等拌入。

筆者吃到的塔香檸汁僅以檸檬汁、九層塔、辣椒、加上鹽、糖調味;豆腐、番茄、毛豆等蔬菜的原味是主角,讓食用的人得以體驗原型食物多樣的滋味。如此作法頗受好評,甚至還有產品給喜歡的客人買回家使用。

招牌五行蔬菜拌麵,營養均衡、多彩繽紛引發食慾。

火鍋湯頭更是另一個用心處,不用市售現成高湯或化學調料,每天以新鮮紅蘿蔔、玉米,牛蒡、草菇等蔬菜加上鹽熬煮自製,食材的原始鮮甜外,健康更讓人安心入口。甚至也不提供沙茶等沾醬,堅持讓顧客品嚐食物的原味。

堅持理想往前進

劉妍希很清楚定位仁里居不是一般素食餐廳,也許會挑戰到外食族的味覺習慣,但也知道有一群人很希望有仁里居這樣單純的料理。說著,她開心地拿出一張顧客回饋的單子,寫著「謝謝仁里居讓我的身體在進食時沒有太多負擔」,這位顧客點的是高麗菜煎餃。其實筆者用餐那天並不太餓,最後卻也吃完一整碗的拌麵,不過重的調味,不會吃到最後變得膩口而想換口味,或必須大量喝飲料,清爽無負擔也是筆者食用後的感受。

客人的回饋意見是仁里居堅持原汁原味料理的動力。

邁入第五年的仁里居以自身的行動,為自己也提供客人在生活中實踐友善環境的機緣。疫情期間雖大受影響,提供外帶外送之後,也找到更多欣賞他們蔬食料理的顧客。劉妍希還說希望有機會帶著客人到花東去走走,那是她與在地良食初相遇之地,「從產地到餐桌,再從餐桌回產地」。蔬食、在地、產地之旅,仁里居在日常生活中,為著美好的明天不斷的繼續往前進。

素雅的店面,有母親帶著孩子、有上班族帶著筆電工作,頗有社區街角小店的溫馨閒適感。

註:

綠色餐飲指南由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發起,有鑑於綠色餐飲能夠帶動友善環境之農業、餐飲業等綠色產業,於2019年推動「綠食宣言」運動,在全台灣號召注重食材安全、友善環境的餐飲業者,以嚴選出承諾6項綠色餐飲準則的綠色餐廳。(文出自綠媒體

點連結見綠色餐廳及綠食宣言簡介

點連結到仁里居粉絲專頁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