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腳踏食地好生活:新店站】懷抱流域收復的夢想茶-臺灣藍鵲茶

文/蕭婉君(新店站地區營運委員會委員、腳踏食地新店小組夥伴)  

在日本豐岡有一種米,叫做東方白鸛米,那裡的居民為了復育消失的東方白鸛,將水路棲地、稻田耕作的環境,建置成友善東方白鸛生存的生態系統,讓牠們再次遨翔豐岡天際。在台灣坪林有一種茶,叫做臺灣藍鵲茶,那裡的茶農希望透過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,將翡翠水庫集水區上游流域,從農藥化肥施作中收復,推動無農藥生態聚落。

友善施種為保全棲地

腳踏實地採訪夥伴與臺灣藍鵲茶創辦人黃柏鈞(前排左二)、營運長林玫孜(前排左一)合照。右上角的招牌燈箱2018年2月掛上時,黃柏鈞因百感交集而落淚。(照片:楊世成攝)

腳踏食地採訪夥伴與臺灣藍鵲茶創辦人黃柏鈞(前排左二)、營運長林玫孜(前排左一)合照。右上角的招牌燈箱2018年2月掛上時,黃柏鈞因百感交集而落淚。(照片:楊世成攝)

臺灣藍鵲茶創辦人黃柏鈞,因曾任職於荒野保護協會、中華鳥會及台大城鄉所的工作經驗及汲取的養份,對坪林有一份深刻的情感,也結識了在地人脈。在幾次與當地失業農民討論轉型為賞鳥解說員的互動中發現,坪林人講到「做茶」,眼神就為之一亮,啟發他從保全棲地的種茶方式出發。

全台灣只有二個地方的茶農是「做茶一條龍」:一在鹿谷,另一在坪林。做茶一條龍是從種茶、採茶、萎凋、炒茶、烘焙到包裝,同一茶農家就可獨立完成;這與中南部茶農大部分只負責種茶,而由品牌工廠負責後續工序不同。也因如此,坪林有些家戶的茶已經傳了八代,如同法國酒莊一般,差了一溪一巒,卻各有滋味。黃柏鈞利用坪林茶農特有的一條龍產製模式,創立「臺灣藍鵲茶」品牌,納入農友內在的勞動價值,以及外在的環境成本考量,並與茶農用雙方討論的方式訂定價格,以高於慣行農法2至3倍的市場價格向茶農收購茶葉。

臺灣藍鵲茶茶農林文王,因為茶田真的太遠了,故取名為「遠在天邊茶園」。(照片:臺灣藍鵲茶提供)

臺灣藍鵲茶茶農林文王,因為茶田真的太遠了,故取名為「遠在天邊茶園」。(照片:臺灣藍鵲茶提供)

臺灣藍鵲茶行動之初,旋即號召了有機茶栽培先鋒林道賢、資深茶農林文王等四位農友加入。但難以預料的是,臺灣藍鵲茶首度碰到的挑戰,卻是團隊的分裂,堅強陣容的成員們對坪林這塊土地各自懷抱著不同的理想,有人想保存製茶技術的人文工藝、有人想專注在青年回流的發展,而黃柏鈞想做的是,以全面性的有機栽培實現流域收復。因熱情相聚的團隊,最後因彼此了解而分開。黃柏鈞說,他有一天傷心落寞的蹲在田裡哭,反倒是茶農在一旁不斷安慰著他。

團隊分裂  堅持環保初衷不改

保留住臺灣藍鵲茶品牌的黃柏鈞,仍堅持他的流域收復夢,他發現消費者對農家直送、不併堆、不混茶的產品,反應很好,就如同特定酒莊的酒有特別的風味,不同的酒莊帶來不同氣息般,令人喜悅。有人會指定買某農友的某支茶,被指定的農友也看重這份特別的情意。慢慢的,臺灣藍鵲茶在生產者間打開了知名度,使得更多的茶農加入臺灣藍鵲茶行列。但卻曾發生有一新進農友以舊茶混新茶、農藥驗不過的狀況也開始出現,甚至有農友的上一代看不慣有機栽培,偷偷於收工後幫忙噴藥的情形,讓黃柏鈞的團隊不得不加緊把關。

2017年,臺灣藍雀茶遇到資金周轉不靈的危機,黃柏鈞看著他個人帳戶只剩34元,而公司戶頭也只剩8,000多元,心想:怎麼會這樣?他只好資遣員工,獨自一人繼續包裝茶葉。幸運的是,認同黃柏鈞理念的夥伴林玫孜,在離職兩個月後打了電話,詢問可不可以回來上班。

林玫孜這次回到崗位,改變了自己的心態。她思考,世界文明的發源地都來自河流,臺灣藍鵲茶不只是推廣友善環境的農產品,其背後還懷抱著流域收復的夢想。現在的她,還無法想像這夢想要花多久的時間才能達成,但她知道只要持續做下去,臺灣藍鵲茶的每一步,都在實踐環境的永續。

以社會企業模式實踐流域收復夢想

她更努力與農友建立穩固的信任關係,在顧好產品品質的同時,也促使臺灣藍鵲茶往社會企業發展。臺灣藍鵲茶的大慢種東方美人茶,榮獲了2018年比利時【國際風味暨品質評鑒所iTQi】* 的風味絕佳獎二星頂級的肯定。對照台灣評茶比賽,有機茶總在「外觀色澤」項目,因不如慣行農法產品而先遭淘汰,無法受到本土賽事肯定,iTQi稍來的獲獎訊息,為臺灣藍鵲茶和茶農們打了一劑強心針。

有著非營利組織服務背景的另一位夥伴楊世成也提到,許多非營利組織透過活動、宣導、募款其實走得很辛苦,若能透過商業模式,用健全的社會企業來運作,不論是對環境、對組織的翻轉都是有可能性的。

臺灣藍鵲茶辦理的茶學體驗,採完茶後學員還需揉茶、製茶,帶著親手製成的茶葉回家。學員等待烘茶時,茶農會領著學員在茶園周邊進行環境教育了解茶園生態。(照片:臺灣藍鵲茶提供)

臺灣藍鵲茶辦理的茶學體驗,採完茶後學員還需揉茶、製茶,帶著親手製成的茶葉回家。學員等待烘茶時,茶農會領著學員在茶園周邊進行環境教育了解茶園生態。(照片:臺灣藍鵲茶提供)

他提到臺灣藍鵲茶與許多願意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合作,透過認養、契作來擴大利基;也辦理茶學堂、採茶體驗、工作假期、茶學徒等活動讓消費者直接認識自己喝的茶;由農家領路了解茶園生態、集水區環境,在這些受保育的棲地,可以看見小彎嘴畫眉、臺灣藍鵲、山羌等動物自由來去,連結更多人與自然土地間的情感。

臺灣藍鵲茶與德國騰德姆斯公司(前杜夫萊茵)合作,一起推動坪林上游北勢溪流域水質監測。(照片:臺灣藍鵲茶提供)

臺灣藍鵲茶與德國騰德姆斯公司(前杜夫萊茵)合作,一起推動坪林上游北勢溪流域水質監測。(照片:臺灣藍鵲茶提供)

臺灣藍鵲茶與台北大學自然資源所進行環境友善減碳效益試算,希望了解有機茶葉栽種方式,對環境減碳的具體效果。(照片:臺灣藍鵲茶提供)

臺灣藍鵲茶與台北大學自然資源所進行環境友善減碳效益試算,希望了解有機茶葉栽種方式,對環境減碳的具體效果。(照片:臺灣藍鵲茶提供)

2018年2月臺灣藍鵲茶在景福街掛上了第一個燈箱招牌,回首來時,走過盤商失信八百斤茶葉的低潮,到現一年可穩定販售一千四百斤的茶葉,黃柏鈞和他的團隊,離流域收復的夢想又更進了一步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*iTQi全名為International Taste and Quality Institute(國際風味暨品質評鑑所),為歐洲權威級評鑑機構,針對世界食品與飲品,委請具有米其林認證的星級評審團進行專業盲測評鑑。每位評委對產品進行感官分析,並就產品帶來的總體美食愉悅程度,以及視覺、嗅覺、質地、味覺和入口感受等評比標準,給產品打分。並授予Superior Taste Award風味絕佳獎章,而獎章又分為三個等級,從一星的優秀到二星的頂級,再到最高等三星的極致,此為一份獨具一格的、國際範圍的承認與肯定。

發表留言